百年修得同船渡,孰料禍患起蕭墻—在我們之中出了個叛徒

原創 lichking

在深邃的太空,一艘飛船發生著異變。生命形態各異、生理機制不一、行事風格更千差萬別的船員們來自五湖四海,當初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而此時,飛船失去了動力,氧氣也不斷外洩,必須在氧氣耗盡前將飛船修複方可逃出生天,本該勠力同心的時刻卻接連發生了氣閘裂損、核泄漏等詭異狀況,猜忌、指責、毆鬥甚至殺戮接踵而至,死亡陰影在飛船中蔓延……很明顯——

“在我們之中出了個叛徒!”

顧名思義,這是個帶有背叛機制的半合作遊戲,隱藏的叛徒通過幹擾破壞團隊任務、觸發其他玩家失敗條件而獲勝。此類遊戲既有FFG旗下大IP《太空堡壘 卡拉狄加》(Battlestar Galactica)這種粉絲向、細節豐富、代入感爆棚、略顯複雜之作,也有如《抵抗組織:阿瓦隆》(The Resistance: Avalon)之類精悍小品。

與之相較,《在我們之中出了個叛徒》(The Menace Among Us)體量不大不小,重度不高不低,時長不多不少,保留《卡拉狄加》精華要素的同時在細節上大大簡化,雖以犧牲代入感為代價,但似乎除非鐵粉也沒人在乎。

當然還是比《阿瓦隆》要豐富的多,從遊戲配件上也看的出來——

玩家身份三大類:潛伏者,船員,中立者,玩家需依據身份達成特定主要目標來獲取勝利——

潛伏者需讓氧氣降低到0%或全部船員死亡;

船員目標是讓飛船能量達到特定值:一輪結束時到達100%,或全部潛伏者死亡情況下首次達到70%;

中立者在7人以上遊戲時才加入,是個膽小鬼,遊戲初期目標和船員們一樣,而當任一潛伏者身份被揭開時會轉變為潛伏者,但若全部潛伏者都死亡後再次轉回船員陣營。

在進階模式中,船員們貌合神離各有盤算,還需要另外達成個人目標方可獲勝。

玩家通過打出卡牌來增減氧氣及能量值、影響手牌、抑或造成傷害,有好的有壞的,也有不好不壞的。因為是面朝下打出洗混後結算效果,哪張卡是誰打的並不容易判斷,這些卡牌稱之為臺面下行動卡(Below Deck Action Cards)。

相對的,臺面上行動(Above Deck Action)則取決於角色技能而各有不同,標示在角色卡上,行動公開執行,所有玩家可見。

玩家會獲得包含20張臺面下行動卡的個人牌庫,其中7張取決於角色,13張依身份而定。角色、身份及其能力、效果、牌庫的排列組合,讓遊戲充滿了變數,保證了可重玩性。

但顯然,SET遊戲特別是構建個人牌庫需要花一番工夫,每局結束清理公共棄牌堆也有些麻煩。

好在一旦設置完畢,遊戲異常簡明流暢,進行若幹輪,每輪分3個階段。

一、行動階段

以下行動三選一
1.從個人牌庫頂抽1張牌
2.面朝下打出1張手牌(臺面下行動卡)
3.發動角色技能,執行1項臺面上行動

二、結算階段

任務領袖將本輪打出的臺面下行動卡洗混,依次翻開結算效果。
臺面下行動卡不得少於遊戲人數一半,不足部分將從人工智能“艾瑪”(EmMA,Emergency Maintenance Assistant)的牌庫中補充。

三、指控階段

一番充滿心機且熱鬧混亂的嘴炮之後,可拿起手槍紙板模型發起投票,獲得最多指控的玩家將被放逐。被放逐的玩家公開身份卡,結算放逐效果:放逐了潛伏者會提升2點氧氣,而船員/中立者被放逐則會損失3點/2點氧氣。

被放逐的玩家無法使用角色能力,也不能發起參與投票,但依然可以抽牌、打牌。
卡牌效果及角色技能可能導致玩家受傷:從傷害牌庫抽1張牌置於面前,有些卡牌會產生持續的副作用,其中不乏搞笑中二效果。

某輪結束時,面前有2張傷害牌的玩家死亡,公開身份卡並結算死亡效果。此外,回合開始時牌庫及手牌悉數用光的玩家也視為精疲力盡而亡。

本作不像大家熟知的那些純嘴炮的身份推理遊戲,特定牌庫和角色技能的結合對策略性有一定要求,融入了手牌管理顯然比純語言管理更對桌遊玩家胃口,投票放逐(而非“票死”)的設定則盡可能的保證了玩家的參與度。

進階模式中,船員在完成陣營目標的同時,還需要以不那麽顯眼的方式實現個人目標,某些行為一不小心便會引發他人的懷疑,這也使得遊戲過程起伏跌宕一波三折充滿變數。
當然與《太空堡壘卡拉狄加》這種大IP大體量遊戲相比,本作還是相當簡潔明快的,重度不到2。SET牌庫雖說有些麻煩,但較之於超爽的遊戲體驗,那點小麻煩不值一提。
《在我們之中出了個叛徒》由栢龍玩具中文化出版,現已上市,請大家支持正版遊戲!

分享本頁至: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