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lichking
在深邃的太空,一艘飞船发生著异变。生命形态各异、生理机制不一、行事风格更千差万别的船员们来自五湖四海,当初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而此时,飞船失去了动力,氧气也不断外泄,必须在氧气耗尽前将飞船修复方可逃出生天,本该勠力同心的时刻却接连发生了气闸裂损、核泄漏等诡异状况,猜忌、指责、殴斗甚至杀戮接踵而至,死亡阴影在飞船中蔓延……很明显——
“在我们之中出了个叛徒!”
顾名思义,这是个带有背叛机制的半合作游戏,隐藏的叛徒通过干扰破坏团队任务、触发其他玩家失败条件而获胜。此类游戏既有FFG旗下大IP《太空堡垒 卡拉狄加》(Battlestar Galactica)这种粉丝向、细节丰富、代入感爆棚、略显复杂之作,也有如《抵抗组织:阿瓦隆》(The Resistance: Avalon)之类精悍小品。
与之相较,《在我们之中出了个叛徒》(The Menace Among Us)体量不大不小,重度不高不低,时长不多不少,保留《卡拉狄加》精华要素的同时在细节上大大简化,虽以牺牲代入感为代价,但似乎除非铁粉也没人在乎。
当然还是比《阿瓦隆》要丰富的多,从游戏配件上也看的出来——
玩家身份三大类:潜伏者,船员,中立者,玩家需依据身份达成特定主要目标来获取胜利——
潜伏者需让氧气降低到0%或全部船员死亡;
船员目标是让飞船能量达到特定值:一轮结束时到达100%,或全部潜伏者死亡情况下首次达到70%;
中立者在7人以上游戏时才加入,是个胆小鬼,游戏初期目标和船员们一样,而当任一潜伏者身份被揭开时会转变为潜伏者,但若全部潜伏者都死亡后再次转回船员阵营。
在进阶模式中,船员们貌合神离各有盘算,还需要另外达成个人目标方可获胜。
玩家通过打出卡牌来增减氧气及能量值、影响手牌、抑或造成伤害,有好的有坏的,也有不好不坏的。因为是面朝下打出洗混后结算效果,哪张卡是谁打的并不容易判断,这些卡牌称之为台面下行动卡(Below Deck Action Cards)。
相对的,台面上行动(Above Deck Action)则取决于角色技能而各有不同,标示在角色卡上,行动公开执行,所有玩家可见。
玩家会获得包含20张台面下行动卡的个人牌库,其中7张取决于角色,13张依身份而定。角色、身份及其能力、效果、牌库的排列组合,让游戏充满了变量,保证了可重玩性。
但显然,SET游戏特别是构建个人牌库需要花一番工夫,每局结束清理公共弃牌堆也有些麻烦。
好在一旦设置完毕,游戏异常简明流畅,进行若干轮,每轮分3个阶段。
一、行动阶段
以下行动三选一
1.从个人牌库顶抽1张牌
2.面朝下打出1张手牌(台面下行动卡)
3.发动角色技能,执行1项台面上行动
二、结算阶段
任务领袖将本轮打出的台面下行动卡洗混,依次翻开结算效果。
台面下行动卡不得少于游戏人数一半,不足部分将从人工智能“艾玛”(EmMA,Emergency Maintenance Assistant)的牌库中补充。
三、指控阶段
一番充满心机且热闹混乱的嘴炮之后,可拿起手枪纸板模型发起投票,获得最多指控的玩家将被放逐。被放逐的玩家公开身份卡,结算放逐效果:放逐了潜伏者会提升2点氧气,而船员/中立者被放逐则会损失3点/2点氧气。
被放逐的玩家无法使用角色能力,也不能发起参与投票,但依然可以抽牌、打牌。
卡牌效果及角色技能可能导致玩家受伤:从伤害牌库抽1张牌置于面前,有些卡牌会产生持续的副作用,其中不乏搞笑中二效果。
某轮结束时,面前有2张伤害牌的玩家死亡,公开身份卡并结算死亡效果。此外,回合开始时牌库及手牌悉数用光的玩家也视为精疲力尽而亡。
本作不像大家熟知的那些纯嘴炮的身份推理游戏,特定牌库和角色技能的结合对策略性有一定要求,融入了手牌管理显然比纯语言管理更对桌游玩家胃口,投票放逐(而非“票死”)的设定则尽可能的保证了玩家的参与度。
进阶模式中,船员在完成阵营目标的同时,还需要以不那麽显眼的方式实现个人目标,某些行为一不小心便会引发他人的怀疑,这也使得游戏过程起伏跌宕一波三折充满变量。
当然与《太空堡垒卡拉狄加》这种大IP大体量游戏相比,本作还是相当简洁明快的,重度不到2。SET牌库虽说有些麻烦,但较之于超爽的游戏体验,那点小麻烦不值一提。
《在我们之中出了个叛徒》由栢龙玩具中文化出版,现已上市,请大家支持正版游戏!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