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有仙女棒,变蛙变鸡变绵羊—舞动魔咒

以下文章来源于玩物尚智 ,作者lichking

今天带来一款需要你拿着一根木棒瞎划拉装作施放魔法的毛线聚会游戏——《舞动魔咒》(Abra Kazam !)

注意这个外盒,左侧是透明的,无需拆封你就能看到本作的重要配件:一根魔(kuai)杖(zi)!
因为对这根新魔杖并不了解,一不小心划拉出啥不可名状的咒语就不好了,于是我从厨房找了另一根魔杖。嗯,粗细不同,长短相当,一明一暗,一阴一阳,法力互斥,魔效相抵!于是我使用这俩根魔杖把魔法书取了出来,没有异状发生。。。

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在神秘的东方,吃饭用的筷子蕴含未知强大又恐怖的魔力。

因为彼时的我喊从动画片中学来的咒语,诸如“如意如意随我心意~”“赐予我力量吧~”“月棱镜威力~”“并布鲁~邦布鲁~邦布嘭”“玛莉蓓尔的花魔法~”“巴啦啦能量~”图片……

无论举著树枝、炕笤帚,还是鸡毛掸子,爸爸妈妈基本都不怎么管我,然而一旦我拿着的是筷子,免不了一顿呵斥。这一定是怕年幼的我驾驭不了这未知的力量,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耍筷子这事儿发生在餐桌上让他们不爽。。。
使用筷子的时候有很多禁忌:不能直插到饭里,不能交叉摆成十字,不能敲碗,不能用牙咬,不能指别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告诉我吃饭时候“不能说话”。这些更让我肯定了关于筷子魔力的种种推断。

我屡屡突破这些禁忌,摸索蕴含在筷子中的奥妙,沈浸其中不可自拔,在魔法的海洋中快乐遨游,当然时不时也会被魔法反噬,出现极其恐怖的事情,比如。。。
被爸妈一顿暴揍。
……
多年之后的我,再不是当年那个不靠谱的孩子了,但童心难泯,偶尔用筷子作作法。
比如用古箸(旧筷子)摆出大阵,辅以供奉,祈求奥林匹斯众神莅临爱琴海畔一座小岛——

我DIY的《圣托里尼》

以及祭出今天介绍的这款游戏。

这是个喜闻乐见“一人比划N人猜”无脑欢乐聚会游戏,当然比划的时候需要用到魔杖这个重要道具,配件仅有若干卡牌而已,背景可有可无,规则当然也是极其简单。
魔法牌上标示著各种法术以及图案,分大小两摞,数量相同,内容对应。小牌是给施法者秘密查看的,大牌则正面朝上,猜测魔法名称的其他玩家都能看到,施法者和猜测者面对面,因此相同魔法的大小牌上图案呈镜像关系。

规则无需赘述,施法者抽一张小魔法牌,并用魔杖画出上面的图案,按照规则书,施法前要大喊一句咒语,即本游戏名Abra Kazam!(中文规则书上译作“急急如律令!”图片,这个本土化尝试实在是非常违和——为什么不再送几张符呢)最先猜对的玩家获得对应的大魔法牌,并成为新的施法者。

看似有些无聊,其实不然,以下两点设计保证了适当难度和极大的趣味性:
其一,所有法术图案都是一笔画,有些线(或某一段)还挺相似,隔空比划由点成线,需要一气呵成,画的究竟是啥其实也不好分辨;
更有意思的是,猜对魔法并成为新施法者的玩家,同时也中了咒语,需要承受所获牌背面标示的副作用,比如:

缠绕术,手从裆下伸出施法;浓烟术,闭上双眼施法;衰老术,弯腰驼背施法;变成青蛙,施法时候需要蹲著;变成小鸡,把法杖夹在手肘和身体间施法;变成二哈,保持吐舌头的状态,直到你再中了其他法术……

那画面太美不敢看。


如此看来,本作还是适合熟人们或小朋友们玩,像我这种老同志就很扭捏,放的太开不符合德高望重的气质,还容易闪了腰。
值得一提的是,本作出版商Buzzy Games还出过Top XX系列毛线聚会游戏,比如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Top Face!》(鬼脸大王)。和《舞动魔咒》规则类似,气质极像,都要表演,无脑欢乐——一个扮鬼脸,一个靠比划。
《舞动魔咒》由香港栢龙玩具中文化出版发行,现已上市,请大家支持正版游戏。

香港商城:舞动魔咒

台湾商城:舞动魔咒

分享本页至: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